嘿,各位朋友,最近茶餘飯後是不是常聽到身邊有人在聊什麼「幣圈很亂」、「假投資網站騙很大」?甚至,我的老同學小陳,前陣子就一臉驚慌地跑來問我:「哎呀,聽說什麼『幣托詐騙』很嚴重,我是不是被騙了?還是我用的幣托根本就是假的?」他這麼一問,讓我發現許多人對這塊新興領域,真的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,資訊落差和誤解簡直比台積電的股價還飄忽不定。

今天,身為你們的老朋友,我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「幣托詐騙」到底怎麼回事,是幣托這個平台本身有問題?還是詐騙集團又在玩什麼新花招?我們要怎麼在這塊既刺激又充滿陷阱的虛擬貨幣叢林裡,保護好自己的錢包,別讓辛苦賺來的血汗錢變成別人的「年終獎金」?

先說清楚,大家口中的「幣托」,全名是 BitoPro (幣託交易所),它可是一家在台灣深耕多年的老牌虛擬貨幣交易所。想像一下,它就像虛擬貨幣世界的「台灣銀行」或「郵局」,專門服務咱們台灣鄉親,讓大家能很方便地把新台幣(TWD)換成比特幣(Bitcoin)或以太幣(Ethereum)這些虛擬貨幣。畢竟,不是每個人都想跟那些遠在天邊的「國際級大平台」打交道,光是想到要把台幣匯出去,再換成什麼美元、歐元才能買幣,頭就暈了。

幣託在台灣市場確實有它的優勢,比方說,它成立於2017年,算是台灣很早的拓荒者之一。雖然幣種選擇不像國際大哥大那麼多(大概20種左右,39個交易對),也沒有像「幣安 (Binance)」那種可以玩「槓桿交易」這種心臟要很大的進階玩法,但它能直接用銀行轉帳、超商繳費加值台幣,提領台幣也蠻快的,大概1到2天就能到帳。最重要的是,客服是全繁體中文,有問題可以直接打電話、線上聊,這對新手來說簡直是福音,不用擔心雞同鴨講。

當然,台灣還有其他類似的在地好鄰居,像是成立於2018年的 ACE交易所,跟凱基銀行有台幣信託機制;還有MaiCoin (現代財富) 集團旗下的 MAX交易所,也是2018年登場,跟遠東銀行合作台幣信託保管,甚至還有實體門市可以去問。這些平台都有個共同點,就是跟銀行合作,把用戶的台幣資產「信託」起來,就像是放在銀行保險箱,多一層保障,不像以前大家最怕的「交易所倒閉,錢就不見了」的狀況。它們也都遵循台灣金管會(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)的「洗錢防制法」規範,簡單來說,就是努力不讓壞人用虛擬貨幣去洗錢。

看到這裡,你可能在想,既然幣託是個合法、有規矩的台灣平台,那「幣托詐騙」這回事又是怎麼冒出來的呢?這就要從兩方面來說了。

第一種狀況,是「假冒」的詐騙。詐騙集團的手法千變萬化,他們最喜歡的就是「魚目混珠」,利用大家對知名品牌的信任感。他們可能會冒用幣託的名稱、模仿幣託的官方網站介面,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假扮成幣託的客服人員,營造一個「看似正規」的環境。然後,透過交友軟體、臉書社團、甚至Line群組,對你噓寒問暖,慢慢培養感情,等你卸下心防後,就開始推薦一些「穩賺不賠」、「內部消息」的「假投資平台」或「假交易所」。

這套路你可能不陌生,初期他們會讓你小額投資,嚐到一點甜頭,讓你覺得「哇,投資虛擬貨幣真好賺!」然後引誘你投入更大的資金。等到你想把錢領出來時,問題就來了!對方會用各種名目阻止你出金,像是「帳戶風險過高,需要繳納保證金」、「提領金額超過上限,請升級會員」或是「需要繳納高額服務費」等等。這時候,你的錢早就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。這些假平台通常有幾個特徵:成立時間短、客服超積極又無微不至、網站數據看起來很漂亮但其實都是假的,而且你從來沒聽過它的名字,或是網址跟官方的一點點不一樣。

第二種狀況,也是許多人會困惑的,是關於合法交易所的「風控 (Risk Control)」問題。幣託,以及其他台灣的合法交易所,為了遵循金管會的「洗錢防制」規範,他們會實施非常嚴格的「實名認證 (KYC – Know Your Customer)」和「雙重驗證 (2FA – Two-Factor Authentication)」。此外,他們也會將絕大多數的用戶資產儲存在「冷錢包 (Cold Wallet)」裡,這種錢包不連接網路,就像把錢藏在保險庫裡,大幅降低駭客攻擊的風險。

然而,問題就出在「風控」的實際執行上。有些用戶就曾抱怨,在幣託平台進行「分次」或「密集」的「大額入金」後,資金會突然被平台扣留進行審查,而且在審查期間,你的錢是完全不能動用的。更讓人生氣的是,平台可能會要求你提供一大堆個人資料,像是銀行三個月內的交易明細、薪轉帳戶明細,甚至是所有你曾經匯出過的國外交易所錢包地址和交易記錄截圖。對用戶來說,這簡直是把個人隱私扒個精光,覺得自己的資金被「凍結」在裡面,甚至感到被「變相詐騙」了。

這些用戶覺得最無奈的是,在被風控之前,平台並沒有明確告知哪些行為會觸發審查,也沒有提前說明需要準備哪些資料。一旦發生,在資金被扣押的壓力下,大家也只能被迫提供資料。雖然有案例顯示,在聯絡金管會後,平台解鎖資金的速度會加快,這似乎暗示金管會對交易所還是有影響力的。但這種不確定性,對用戶來說就是最大的風險,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錢會突然被卡住,這也可能導致一些用戶轉而尋求不受監管的「場外交易 (OTC – Over-the-Counter)」,反而讓自己曝露在更大的風險之中。

說到這裡,大家應該有點概念了。真正的「幣托詐騙」並非幣托這個平台本身是詐騙集團,而是詐騙集團常常「假借」或「利用」像幣託這樣的合法平台。他們可能會先誘騙你在幣託或幣安(全球最大的虛擬貨幣交易所,CMC排名第一)等知名平台上,將台幣兌換成虛擬貨幣,最常見的就是 泰達幣 (USDT) 這種「穩定幣 (Stablecoin)」。然後,再指示你把這些幣轉到他們控制的「假平台」或「不明錢包」裡,完成詐騙。這就是詐騙集團把合法交易所當作「資金中轉站」的手法,讓追查變得更困難。

根據我長期觀察和一些數據,近年來的虛擬貨幣詐騙確實越來越猖獗。像是 165打詐儀錶板 在2025年2月11日的統計就指出,「假投資詐騙」仍是台灣詐騙案件的「冠軍」,光是一個月內就受理了99宗案件,財損金額高達新台幣1億8056.8萬元。這數字簡直怵目驚心!而且,詐騙集團的手法也越來越有耐心,不再像以前一樣急著收網,他們可能會跟你耗上好幾個月,甚至會頻繁地提供看似有用的「行情資訊」來取信於你。想想看,詐騙集團都這麼「努力」了,我們是不是更該提高警覺呢?

就拿最近的案例來說,2025年2月就有新聞報導,一位「林佳慧」小姐(當然,這通常是詐騙集團的假名)在Facebook上認識了網友,結果誤信對方推薦,找了個「假幣商」面交,將上千萬的資金投入到假投資網站,最終當然是無法出金,損失逾千萬元。這種「愛情詐騙」或「假投資詐騙」結合虛擬貨幣的手法,屢見不鮮,特別是在交友軟體上,詐騙集團會花時間跟你建立感情,等你上鉤後,再引導你到這些平台購買虛擬貨幣,然後再讓你轉移到他們控制的黑洞裡。

那麼,面對這股「幣托詐騙」的暗流,我們該怎麼辦呢?身為一個老金融人,我提供幾點務實的建議,希望能幫助你保護好自己的荷包:

  1. 「保證獲利」就是詐騙警訊: 記住這句話,任何跟你說「保證獲利」、「零風險」、「高報酬」的投資,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詐騙。投資一定有風險,投資虛擬貨幣的風險更是高。如果有人跟你說他有「內線消息」、「獨家套利方法」,要你「跟單操作」,那基本上就是準備來騙你的錢了。
  2. 多方求證,不恥下問: 對於任何不明的網站、連結、社群訊息,甚至是看起來很像官方的活動,請務必透過官方渠道或 165反詐騙專線 求證。幣託BitoPro的唯一官方網址是 https://www.bitopro.com,請大家一定要記牢。不要點擊來路不明的連結,也不要輕易相信社交媒體上陌生人發送的「官方」訊息。
  3. 保護你的「金庫密碼」: 你的帳號密碼、錢包助記詞(想像成你銀行保險箱的終極密碼)是絕對不能給任何人的!就連交易所的客服人員也不會跟你索取這些資料。
  4. 交友軟體遇投資?請止步! 如果在交友軟體上遇到陌生人,剛開始聊得來,但很快就開始推薦你投資虛擬貨幣,或是要帶你「賺大錢」,請立刻警惕,這幾乎是「愛情詐騙」的標準起手式。
  5. 認識風險,分散投資: 虛擬貨幣市場波動性大,是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。如果你資金流動性不高,或是無法承受資產大幅波動的壓力,建議先評估再投入。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更不要借貸或解約定存來投資虛擬貨幣,這樣你可能連哭都來不及。

總之,「幣托詐騙」這個詞,更多時候是指詐騙集團利用了像幣託這樣的合法平台,或假借它的名義來進行詐騙。而平台本身為了遵守法規所執行的「風控」措施,雖然有時會讓用戶感到不便或隱私受侵犯,但也並非詐騙行為。理解這些區別,學習辨識詐騙手法,並時刻保持警覺,是我們在這個虛擬貨幣新世界裡「趨吉避凶」的唯一法門。希望大家都能在這波浪潮中,賺到自己應得的財富,而不是成為詐騙集團的「韭菜」。下回再見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