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讀者好,我是你們的老朋友,專門跟大家聊錢事兒的專欄寫手。最近啊,打開臉書、滑滑IG,甚至只是跟朋友約吃個飯,大家三句話不離一句:「日幣怎麼又跌了?」「現在去日本玩超划算!」「是不是該衝一波啦?」尤其台灣人對日本的愛,簡直是把日圓走向看得比自家股票還緊。

說到日幣,它這幾年真的是上演了一齣「一路向南」的戲碼,跌得大家心驚膽跳,卻也讓哈日族們樂開懷。還記得嗎?十年前,也就是2013年那時候,一碗980日圓的一蘭拉麵,換算成新台幣大概要276元;但看看現在2024年,同樣一碗拉麵,居然只要218元!差了快60塊錢,這中間的「匯差」大概可以讓你多點一份叉燒或半熟蛋了。這麼大的差異,也難怪大家對日圓匯率這麼敏感。

你可能會問,日圓到底還會不會繼續跌啊?現在是不是真的「地板價」了?要不要再等等?別急,今天我就來跟大家抽絲剝繭,好好聊聊日圓匯率這回事,從市場現況、日本央行的政策,到它背後錯綜複雜的經濟因素,甚至追溯一下它過去為何會走上這條「貶值之路」,最後再給大家一些實用的小建議,讓你不再為日幣走向而苦惱。

日圓現況:歷史低點,但蠢蠢欲動?

首先,我們來看看日圓兌新台幣的現況。根據2025年5月24日的市場數據,日圓兌新台幣的中間價大約落在0.2102左右,跟昨天相比雖然只小漲了一點點,大概0.060%,但過去一週,其實日圓已經默默地累積了約1.539%的漲幅。這代表什麼?嗯,就像一個人走了很長很長一段下坡路,即便看起來還在低谷,但腳步似乎已經開始有了點往上抬的跡象。

回顧一下日圓兌新台幣的「歷史成績單」,它曾在2025年4月21日創下0.2304的「近期高峰」,又在同年5月13日觸及0.2048的「近期谷底」。這之間的波動,就像心電圖一樣,告訴我們雖然它目前仍在歷史相對低點的區間,但並非完全靜止不動。平均來看,過去一段時間日圓兌新台幣的匯率大概是0.2159。你如果再把時間拉得更長一點,看看2021年以來,日圓兌新台幣可是連續三年都在寫歷史新低,跟十年前的0.2812相比,那真是「回不去了」。

不只我們看日圓兌新台幣,國際上更關注的是美元兌日圓的匯率。目前美元兌日圓大約在143.588附近。雖然過去一週和一個月它都呈現下跌,但從2024年一整年來看,美元兌日圓的漲幅還不到3%,這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日圓止跌的趨勢正在慢慢形成。過去,美元兌日圓曾在2022年10月一度貶到嚇人的152日圓兌1美元,現在能回到143左右,也算是給了點安慰。

總結來說,日圓兌新台幣雖然還在歷史低位徘徊,但短期內已經開始出現一些穩固甚至輕微反彈的跡象。而美元兌日圓的走勢也暗示,日圓長期貶值的壓力或許正在減輕,未來的日幣走向,有機會不再是「單行道」了。

日本央行的「髮夾彎」:從佛系到積極的轉變

說到日幣走向,就不得不提到它的「老闆」—日本央行(Bank of Japan, BOJ)。過去幾年,當全球各國央行紛紛祭出升息大刀,試圖抑制通膨時,日本央行卻像個「佛系」修行者,始終維持著超寬鬆的貨幣政策,包括負利率和殖利率曲線控制(Yield Curve Control, YCC)。這也是為什麼日圓會跟其他貨幣的利差越拉越大,導致大量資金流出日本,去追逐更高的收益,日圓也就越貶越兇。

但「佛系」也是有極限的!2024年,日本央行的態度明顯來了個大轉彎。首先是2024年3月19日,他們終於「覺醒」,結束了長達17年的負利率政策,把政策利率調高到0至0.1%之間。這可是自2007年2月以來,日本第一次升息!當時市場一片歡呼,想說日圓終於要「大翻身」了吧?結果呢?欸,日圓反而因為市場預期美日利差還會擴大而繼續下跌,讓不少人眼鏡碎了一地。

不過,日本央行似乎也學到了經驗。2024年7月31日,他們又來了一記「回馬槍」,超乎市場預期地再次升息15個基點,把利率直接拉到0.25%。這一招可真的讓市場震盪不小,日圓在短暫下跌後,瞬間大幅走高,讓許多空頭措手不及。到了2024年9月20日,日本央行選擇暫停升息,維持0.25%不變,這倒符合了大家的預期,給市場一個喘息的空間。

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(Kazuo Ueda)也公開表示,如果日本的經濟和通膨趨勢都符合他們預期,那麼未來還是會繼續升息的。這句話暗示著,日本貨幣政策的大方向已經從「極度寬鬆」轉向了「逐步緊縮」。雖然這條升息之路不會一帆風順,可能會走走停停,但政策的轉向,無疑為日圓長期止跌回升,提供了最堅實的「基本面」支持。這就好像原本你家水龍頭大開,水一直往外流,現在終於開始關水了,甚至還打算往回注水,那麼水池裡的水位,自然就有機會慢慢升高了。

日圓走勢的幕後推手:經濟數據與國際風向

光看日本央行還不夠,日幣走向還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本國內的經濟數據和國際市場的「風向」。

首先,我們要看的是通膨率。過去日本一直深受通縮所苦,但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!目前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(Consumer Price Index, CPI)已經高於3.3%,而扣除生鮮食品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也超過3.1%,這可是創下了19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的新高!雖然日本央行嘴上說通膨不一定具有「持續性」,但這實實在在的物價上漲壓力,就像廚房裡的蒸氣,越來越濃,最終還是會讓日本央行考慮「開窗通風」(也就是進一步收緊政策)的。

再來是經濟成長數據。像是國內生產總值(Gross Domestic Product, GDP)和採購經理人指數(Purchasing Managers’ Index, PMI)這些數字,如果日本的經濟表現能持續走強,那日本央行在貨幣政策上就有更大的「彈藥」來進行緊縮。畢竟,經濟體質越健康,就越有底氣去承受升息帶來的短期陣痛。

當然,國際市場情勢更是牽動日圓神經的重要因素,特別是「美國聯準會」(Federal Reserve, Fed)的貨幣政策。想一想,過去日圓之所以跌這麼慘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國大幅升息,導致「美日利差」擴大,大家紛紛把資金從利率低的日本搬到利率高的美國去賺錢。這就像你在銀行存款,誰給的利息高,錢就往哪兒跑。但現在,隨著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即將進入「降息週期」,美日之間的利差就有望縮小,甚至反轉,這樣一來,資金就可能從美國回流日本,自然就有利於日圓升值了。

最後,日圓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屬性,那就是它的避險屬性。當全球經濟或地緣政治出現不確定性,例如以巴衝突升級這種突發事件時,投資者往往會把資金從風險較高的資產中撤出,轉而投向相對安全的貨幣,而日圓就是其中之一。當大家恐慌時,資金回流日本,日圓自然就會被推高了。這就像下雨天找不到計程車,但如果你有把雨傘,那把傘的價值就突然變高了。

綜合來看,日本國內的通膨壓力、相對穩定的經濟增長,以及國際上美日利差可能縮小的趨勢,都為日圓長期看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。日圓的避險屬性,更讓它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,多了一層獨特的魅力。

為什麼日圓跌這麼久?歷史的提醒與教訓

聊了這麼多現在和未來,我們也要回頭看看過去,日圓為何會一路貶值這麼久。這背後可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,而是多重歷史事件交織的結果。

首先,時間回到2011年3月11日,那場震驚全球的「日本大震災」和隨後的福島核電廠爆炸,對日本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。當時日本需要大量進口能源來彌補核電廠停擺的空缺,外匯收入減少,支出卻大增,日圓自然就開始走弱了。這就像一個家庭突然遭受巨大變故,收入銳減,支出暴增,經濟狀況當然會惡化。

接著,2012年12月,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(Shinzo Abe)上台,他推出了一系列名為「安倍經濟學」(Abenomics)的政策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透過大規模的量化寬鬆(Quantitative Easing, QE)來促使日圓貶值,以提振日本的出口和經濟增長。他相信,便宜的日圓能讓日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有競爭力,吸引更多海外訂單。2013年4月,日本央行在當時行長黑田東彥(Haruhiko Kuroda)的領導下,真的實施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資產購買計畫,向市場注入了天文數字般的流動性。結果呢?日圓在短短兩年內,就貶值了將近30%!這就像政府印了大量的鈔票,讓市場上的錢變多,錢不值錢了,日圓自然也就貶值了。

到了2021年9月以後,全球局勢更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各國因為疫情後的供應鏈問題和俄烏戰爭,通膨壓力飆升,導致美國聯準會和歐洲央行等主要央行紛紛大幅加息,以遏制物價上漲。但日本央行呢?他們當時仍然堅守著超寬鬆的貨幣政策,不願升息。這樣一來,日本和歐美之間就出現了巨大的「利差」,這可把全球的「套利交易者」們樂壞了。他們紛紛借入低利率的日圓,然後換成高利率的美元或其他貨幣去投資,賺取其中的利息差額,也就是所謂的「利差交易」(Carry Trade)。這種操作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流出日本,就像一個巨大的抽水機,不斷地把日圓抽到外面去,讓日圓的貶值壓力雪上加霜,最終在2022年10月貶到了152日圓兌1美元的歷史高位。

所以說,日圓的長期貶值,其實是日本國內政策(為了刺激經濟而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)和外部衝擊(例如自然災害、以及其他國家貨幣政策的巨大分歧)共同作用的結果。特別是利差交易的盛行,更是加速了日圓的貶值速度。但現在,隨著日本央行開始轉向,這種趨勢或許即將告一段落。

日幣走向:未來展望與換匯小撇步

聊了這麼多,大家最關心的肯定還是:那日幣走向到底會如何?我該什麼時候換日圓?

綜合目前市場上的主流觀點,包括摩根大通(J.P. Morgan)、麥格理集團(Macquarie Group)、美銀美林(BofA Merrill)、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(Mitsubishi UFJ Morgan Stanley Securities)等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的分析師們,普遍預期日圓長期來看有望止跌回升。但也要提醒大家,短期內日圓匯率仍然可能存在較大的波動。這就像一艘船經過漫長的航行,現在終於看到陸地了,但離靠岸還有點距離,途中還是會遇到一些風浪。

對於有日圓換匯需求的台灣民眾,我的建議是:可以考慮分批小額兌換,無需執著於等待所謂的「歷史最低點」。就像前面提到的,日圓再跌到歷史新低的可能性越來越低,短期內,日圓兌新台幣很可能在0.22到0.23這個區間徘徊。如果你的日本旅行就在眼前,或者你就是個「哈日族」,頻繁往返日本,那麼分批換匯是個非常穩妥的策略。畢竟,你永遠無法預測真正的最低點在哪裡,分批買入可以有效降低你的平均成本。

這裡要特別提醒一下,去銀行換匯時,你會看到「現金匯率」和「即期匯率」兩種。簡單來說,如果你是要直接領出日幣現鈔帶去日本花,那就要看「現金賣出」的匯率,這通常會比較高一點。但如果你只是透過網路銀行轉帳、或是用信用卡在日本消費,那看的就是「即期匯率」,通常會比現金匯率好一些。銀行賺錢嘛,當然是低買高賣,所以你「買入」日圓會用比較高的價格,而你「賣出」日圓則會用比較低的價格。

對於投資者而言,如果你是看好日圓的長期升值趨勢,確實可以考慮將日圓納入你的資產配置中。不過,由於目前空頭力量仍在市場活躍,短期內追高還是需要謹慎。投資任何貨幣都有風險,切記要量力而為,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。如果你對外匯市場不熟悉,或者資金流動性不高,強烈建議你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,先諮詢專業的財務顧問,他們可以根據你的個人情況,提供更具體的建議。例如,像台灣銀行或其他三行庫(合作金庫、第一銀行)都有提供外幣服務,你可以多比較幾家。

結語:別讓匯率成為你赴日旅程的絆腳石

總而言之,日圓經歷了多年的「打折季」,如今日本央行已逐步轉向緊縮,配合其國內通膨的抬頭和國際美日利差的趨勢變化,日圓的長期趨勢確實偏向看好。對於廣大的台灣民眾來說,赴日旅遊仍然是個熱門選擇,現在的日圓匯率仍處於相對友善的水平。

所以,別再為了等那個永遠不知道會不會出現的「歷史新低」而患得患失了!如果旅程已經規劃好,或者只是想為未來的日本行做點準備,不妨採取分批小額兌換的策略,把部分的日圓先換起來,這樣就算日幣走向未來有所波動,你也不會錯過當前這個相對划算的機會。畢竟,旅行的樂趣,往往不是省下那幾十塊的匯差,而是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與美食。

⚠️ 風險提示:任何金融市場都存在波動性與不確定性。本文內容僅為個人觀點及市場分析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投資有賺有賠,在做出任何換匯或投資決策前,請務必謹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。若資金流動性不高,或對外匯市場不熟悉,建議諮詢專業金融顧問的意見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