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各位未來想去日本大買特買、或是正在煩惱手上日幣要不要出清的朋友們,大家好!最近是不是總聽到有人在嚷嚷:「哎呀,日幣怎麼又更便宜了?到底還會不會更低啊?」別急別急,這篇文章就是要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讓台灣人又愛又恨的「日幣最低」話題,用最輕鬆、最生活化的方式,把複雜的財經八卦都攤開來講清楚!
說到日幣,它最近的表現,簡直就像坐了一趟「直達谷底」的雲霄飛車,而且還在緩慢下探中。從日圓兌新台幣的匯率來看,簡直是讓大家驚掉下巴,一再刷新大家記憶中的新低紀錄。回頭看看,台灣銀行現金賣出價好幾次都跌到0.2055、0.2067,甚至接近歷史最低點0.2046與0.2049。你可能覺得這數字沒什麼,但實際換算一下就很有感了:如果你拿新台幣10萬元去換日圓,最近能比之前多換到大約5萬到5.8萬日圓!這多出來的錢,都夠你在日本多吃好幾頓燒肉、多買幾件衣服了,是不是光聽就心癢癢?難怪根據統計,2024年光是台灣就有超過600萬人次衝日本玩,消費金額高達10936億日圓,排名第二,可見這日圓貶值對台灣人有多大的吸引力!

那麼,為什麼日幣會這麼「不爭氣」呢?其實背後有幾位「幕後推手」。最主要的就是日本央行(也就是日本的中央銀行)自從2022年以來,一直堅持他們的「貨幣寬鬆政策」。白話一點說,就是他們印了更多鈔票,讓市場上的錢變多,結果日圓的價值自然就跟著往下掉了。你想想看,一堆人都穿一樣的限量版球鞋,那這雙鞋還會多稀有、多值錢嗎?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。
而另一個讓日圓「抬不起頭」的原因,就是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巨大「利差」。你可能聽過「套利交易」這個詞,聽起來很專業,但其實就像一個簡單的借貸遊戲。美國聯準會(Federal Reserve,美國的中央銀行)因為通膨問題,很早就開始升息,把利率拉得高高的,像個存款利息超好的銀行。而日本央行呢,卻長期維持著超低的利率,甚至一度是負利率,借錢幾乎不用利息。這時候聰明的投資人就會想:「欸,我在日本借便宜的日圓,然後拿去美國投資高利率的資產,賺了利息差再還回去,這中間的利潤不就白白撿到嗎?」於是,大量資金就從日圓流向美元,造成日圓被瘋狂拋售,當然就一直跌跌不休了。這個「利差」就像是磁鐵一樣,把錢都吸到利率高的地方去了。

日本央行也不是沒做過努力,他們也知道日圓跌得太慘,國內物價都飛漲了。在2024年3月19日,日本央行終於結束了長達17年的負利率政策,把政策利率從-0.1%調高到0%到0.1%之間,這是他們17年來第一次升息!聽起來是個大動作吧?但市場卻沒什麼反應,日圓反而因為跟美國公債的利差還是太大,繼續往下跌。到了2024年7月31日,他們又升息了15個基點到0.25%,日圓雖然短暫走高,但很快又跌了回來。然後在9月20日,他們又暫停升息了,維持在0.25%不變。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也說了,如果未來經濟和通膨的趨勢符合他們的預期,他們會繼續升息。但這就表示,未來日圓的走勢,還是得看日本央行的臉色。像瑞銀經濟學家就預測他們可能會在202x年12月升息,而匯豐經濟學家則更早,預期在202x年1月就會把利率調到0.50%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央行還考慮從2026年4月開始,逐步縮減公債的購買規模,這也意味著他們可能會逐步收緊銀根。
說到日圓的歷史,它可不是一直都這麼「小鳥依人」的。在二戰後,它曾經慘到1美元可以換600日圓!但後來,日圓可是在國際舞台上風光過。像是1985年的「廣場協議」之後,日圓就曾經大幅升值,到了1995年甚至達到80日圓兌1美元的歷史高點。那時候日圓可比現在值錢多了,去日本玩可沒有現在這麼划算。在台灣,日圓兌新台幣的歷史高點出現在2013年,那時候1日圓可以換到新台幣0.2812元,而且還在0.26到0.28之間維持了整整七年!而從2021年開始,日圓兌新台幣已經連續三年創下歷史新低,真的是讓大家跌破眼鏡。所以,當你問「日幣最低」是不是已經到了?從歷史來看,它確實是在近期的歷史低點徘徊,雖然跟二戰後的超低點不能比,但在近代,它確實很便宜了。
未來日圓的匯率會怎麼走,就像猜謎語一樣,沒有人能百分之百說準,但我們可以看看幾個重要的線索。首先是「通膨」,也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。如果日本的物價持續上漲,那麼日本央行為了穩定物價,很可能就會被迫升息,這樣一來,日圓就有機會升值。反過來說,如果通膨停滯不前,那日圓可能就沒那麼容易漲回來。再來是「經濟增長數據」,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(GDP)和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這些指標。如果日本經濟表現強勁,當然有利於日圓升值;但如果經濟放緩,那就對日圓不利了。

當然,日本央行行長的一句話、一個動作,短期內都會對日圓匯率產生巨大影響,所以他們的言論也是重要的風向球。此外,國際市場的情勢也扮演關鍵角色。如果美國聯準會開始降息,那麼美日之間的利差就會縮小,那些進行套利交易的資金可能會開始平倉,把錢從美元撤回來,部分資金流回日本,日圓就有機會升值。還有一些突發狀況,像是金融危機或地緣政治事件(例如以巴衝突),這些「黑天鵝」事件反而可能讓大家覺得日圓是個「避險貨幣」,資金會回流日本,造成日圓升值。這就像在亂世中,黃金常常會被搶購一樣。
那麼,對於我們這些想去日本玩、或是想投資日圓的普通老百姓來說,該怎麼做才好呢?
首先,了解一下怎麼換匯。日圓換算其實很簡單,你用新台幣去買日圓,可以看銀行的「現金匯率」或「即期匯率」。「現金匯率」就是你拿實體鈔票去櫃檯換,「即期匯率」則是透過網路銀行等非現金交易。銀行通常會低價買入日圓、高價賣出日圓,這是他們的利潤來源。如果你是把日圓換回台幣,那匯率計算方式就相反了。
換匯建議方面,既然現在日圓處於相對低點,而且大部分分析師也認為短期內不會再大幅貶值,甚至長期看好會升值,那麼有個「分批兌換」的小撇步就很有用了。你可以把想換的金額分成幾次,在匯率稍微波動時,分批買入,這樣就不會一次壓寶在最高點或最低點,可以降低風險。就像買股票一樣,你不會把所有資金都丟進去,而是慢慢分批買。同時,也要比較一下各家銀行的匯率,有些銀行如台灣銀行、兆豐銀行、土地銀行、郵局等,通常不收手續費,而有些銀行如永豐銀行、元大銀行、新光銀行等,可能會收取新台幣100元的手續費,國泰世華甚至可能收200元。這些小錢累積起來,也是一筆不小的差異喔!
如果你手上已經有日圓現金,我會建議你先別急著把它換回台幣。畢竟日本是台灣人最愛的旅遊地之一,而且日圓鈔票也不像有些國家的貨幣容易改版或作廢,放著以後去日本玩還是能用得上,說不定哪天日圓升值了,你還能賺一波呢!
當然,任何與「錢」有關的事情都伴隨著風險,外匯交易也不例外。特別是在這種匯率波動劇烈的時期,學習一些風險管理策略就很重要了。其中一個很實用的工具叫做「止損單」。聽起來好像很專業,其實它就像是給你的投資設一個「安全閥」。你可以預先設定一個價格,一旦市場價格跌到這個水平,系統就會自動幫你平倉,把損失控制在你可以接受的範圍內。這就像你玩遊戲,在血量掉到一定程度時,會自動觸發補血或撤退一樣。止損單又分成「固定止損」和「移動止損」。固定止損就是你設定一個固定點位,不管市場怎麼變,只要觸碰到這個點位就止損。而移動止損則更聰明一點,當你的日圓賺錢了,匯率往有利的方向移動時,你的止損點也會跟著調整,這樣可以鎖住一部分的利潤,確保你不會把賺到的錢又全部吐回去。但設定止損點也要小心,別設得太接近當前市場價格,不然匯率稍微波動一下,你的單子就可能被頻繁觸發了。
總結來說,日圓目前的匯率確實處於一個歷史上的相對低點,對於想赴日旅遊或消費的民眾來說,確實是個撿便宜的好時機。雖然短期內可能還會有小幅波動,但許多分析師都認為,日圓持續大幅貶值的可能性已經不高,長期來看,隨著日本央行政策的調整、美國聯準會未來降息的可能性以及套利交易的資金回流,日圓有機會止跌回升。
⚠️ 但我要提醒大家,即使日圓看似「日幣最低」,便宜得不得了,也請記得,外匯市場永遠充滿變數。如果你手上的資金流動性不高,也就是說,這筆錢是你未來短時間內可能會急用到的,那在換匯或進行外匯交易前,請務必再三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。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,把不該動用的資金投入其中。保持警惕,理性分析,才能在這個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中,穩穩地保護自己的荷包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