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各位老朋友、新朋友,我是你們的財經專欄老司機。最近啊,有個讀者小陳來信問我:「老師,我在幣託(BitoPro)賺到了一點錢,想把它們變回新台幣花用,但每次想到出金就頭痛,那些什麼手續費、限額、到帳時間,搞得我霧煞煞!可以幫我理一理嗎?」
小陳的心聲,我相信不少剛踏入虛擬貨幣世界的朋友都有同感。在數位資產的浪潮中,賺錢固然重要,但怎麼把「虛擬」的數字,安全又順利地變成口袋裡「實實在在」的新台幣,或是轉移到別的虛擬錢包,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!今天,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大家都關心的「幣託出金」眉角,保證讓你聽完心裡有底,出金不再卡卡!
虛擬貨幣怎麼來、怎麼去?先搞懂幣託是你的「金融管家」
說到幣託,如果你是台灣人,大概率聽過它的名字。想像一下,幣託集團(BitoEX 與 BitoPro)就像你在虛擬貨幣世界的「金融管家」。自從2014年深耕區塊鏈(Blockchain)領域以來,它就一直努力讓大家跟加密貨幣(Cryptocurrency)做好朋友,把過去高不可攀的門檻,變成像去全家便利商店繳費一樣輕鬆自在。你想啊,全台超過百萬的會員數可不是開玩笑的,這顯示它在台灣加密貨幣市場的「江湖地位」可是槓槓的。

幣託不只提供琳瑯滿目的數位資產交易,還會跟傳統金融服務合作,甚至有債權投資這種「把錢變大錢」的功能,年化收益率(Annualized Yield)能衝到8.5%以上,比把錢放銀行活存高出好幾倍!這就告訴我們,幣託不僅是個交易平台,更是個想方設法讓你資金活起來的地方。
不過,你可能會問,這樣一個龐大的平台,安全嗎?會不會錢一去不復返?這點你就不用太擔心了,幣託在這方面可是下足了功夫。他們嚴格遵守台灣地區的洗錢防制規範(Anti-Money Laundering, AML)和資安(Cybersecurity)要求,所有用戶都得完成「高階實名驗證」(Know Your Customer Level 2, KYC LV2)才能進行資金出入。聽起來有點囉嗦,但這就像你去銀行開戶一樣,是為了保護你我的財產安全,防止不肖份子利用平台做壞事。

而且,幣託還把你的數位資產放在「多重加密冷錢包」(Multi-signature Cold Wallet)裡,這就像把你的黃金鎖進了鋼鐵金庫,斷絕了網路駭客的念頭。他們甚至還取得了國際級的ISO 27001資安認證,並且設有新台幣信託和虛擬貨幣保險機制,這些聽起來有點「硬核」的詞兒,其實都在說一件事:幣託很努力地讓你的每一筆交易都合法、安全、有保障。
出金實戰課:怎麼把虛擬貨幣「變現」或「轉移」?
好啦,鋪陳這麼多,重頭戲來了:怎麼把幣託裡的錢拿出來?這裡分為兩種情況:一是把虛擬貨幣換回新台幣,二是把虛擬貨幣轉到其他地方。
1. 把虛擬貨幣變回新台幣:提領到你的銀行帳戶
如果你是想把賺到的加密貨幣賣掉,換成新台幣放回銀行帳戶,這個過程叫做「新台幣出金」。這就像你把手上的外幣,拿到銀行櫃檯換回台幣一樣。
首先,你要確認你的銀行帳戶已經跟幣託綁定好了,而且記得,只能用你本人綁定的那個帳戶提領喔!
- 提領金額限制:
- 單筆提領:最少新台幣100元,最多100萬元。
- 每日提領:最高200萬元。
- 每月提領:最高500萬元(每個月1號會重新計算額度,所以月初可以領更多)。

- 手續費: 每次提領會扣新台幣30元的手續費,這筆錢會直接從你提領的總金額裡扣掉。
- 到帳時間: 這點很重要,因為它關係到你什麼時候能看到錢。
- 如果在營業日(就是禮拜一到禮拜五,不含國定假日)的上午11點前申請,最快當天下午4點前就能到帳。
- 如果是上午11點後,或者在非營業日(假日)申請,那就要等到下一個營業日的下午4點前了。
- 總之,通常是1到2個工作天,遇到假日就順延。所以如果你急用錢,建議提早規劃。
想像一下,這就像你從郵局寄掛號信,有一定的處理流程和時間。當然,新台幣入金(把錢存進去)也有規範:銀行匯款單次上限150萬元,只能用綁定帳戶轉,不收臨櫃或第三方支付;超商繳費則是單次上限5,000元,每日上限20,000元,要注意繳費條碼只有10分鐘的時效性。這些都是為了資金安全和防洗錢的考量。
2. 虛擬貨幣出金:跨越區塊鏈的「數位快遞」
如果你是想把幣託裡的比特幣(Bitcoin, BTC)、以太坊(Ethereum, ETH)或泰達幣(Tether, USDT)等虛擬貨幣,轉到另一個虛擬貨幣錢包,或者轉到其他交易所,這就是「虛擬貨幣出金」。這就好比你在網路購物,選擇不同的快遞公司寄送包裹一樣。
幣託支援多種主流的區塊鏈網路,像是以太坊的ERC20、波場的TRC20、幣安智能鏈的BEP20,還有Polygon等。這裡有個超級重要的提醒:請務必確認你的提領地址和選擇的區塊鏈網路是「完全匹配」的! 如果你選錯了,就像把包裹寄到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地址,那你的幣很可能就會永遠消失在區塊鏈的宇宙中,而且是「不可逆」(Irreversible)的!一旦送出,就像射出去的箭,沒有回頭路。
- 支援幣種與網路: 比特幣(BTC)、以太坊(ETH)、泰達幣(USDT)等,透過ERC20、TRC20、BEP20、Polygon等網路。
- 最低轉出數量: 比如比特幣最少要轉0.0005 BTC,以太坊0.005 ETH,泰達幣則最少100 USDT。
- 出金限額: 泰達幣單筆30萬、單日50萬;比特幣單次最大50 BTC,每日最大100 BTC。
- 手續費:
- 比特幣的手續費會根據網路狀況動態調整,但如果你是幣託(BitoPro)用戶之間轉帳,那就不收手續費,超佛心!
- 泰達幣的手續費則根據網路不同:ERC20最貴(4 USDT),TRC20和BEP20、Polygon都便宜得多(0.1或1.5 USDT)。所以,選擇對的網路,真的能省下不少手續費!
- 到帳時間: 相較於新台幣出金,虛擬貨幣出入帳的速度簡直是「光速」,通常只需要5到10分鐘。不過,這也取決於區塊鏈網路的「確認數」(Confirmation Count),就像包裹需要經過幾次驗證才能安全到達一樣。比特幣需要3個確認數,以太坊和泰達幣則需要64個確認數。
那些你可能忽略的「潛規則」與「小撇步」
除了基本的出金流程,還有一些幣託的「隱藏設定」和「注意事項」你一定要知道:
- 交易手續費: 在幣託買賣虛擬貨幣,掛單(Maker,指你掛出一個限價單等著別人來搓合)手續費是0.1%,吃單(Taker,指你直接吃掉市場上的現有訂單)手續費是0.2%。如果你有幣託的平台幣BITO,還可以折抵20%的手續費,這可是個省錢的好方法!
- 「迷路」的幣找得回來嗎? 萬一你不小心把幣傳到了一個幣託不支援的幣種或區塊鏈協議(Protocol)地址,那可就麻煩了!雖然幣託可能會嘗試手動幫你返還,但這會收取單筆新台幣5,000元的「天價」處理費,而且作業時間可能長達1到2個月,甚至更久。所以,切記切記,轉帳前一定要再三核對地址和網路!
- 債權功能(BitoDebt): 除了買賣幣,幣託還有這個讓資金「躺著賺」的功能,提供年化8.5%起的利息。如果你短時間內沒打算動用資金,可以考慮利用這個功能,讓你的錢生出更多錢。
錢領出來了,別忘了還有「稅務」這回事!
賺了錢,開心之餘,別忘了台灣是個法治社會,賺錢要合法申報!虛擬貨幣在台灣法律上目前被視為「虛擬商品」,而不是法定貨幣。所以當你把虛擬貨幣賣掉,換成新台幣出金時,這筆錢會被國稅局歸類為「境內收入」。
簡單來說,你的「所得」計算方式會是這樣:
(你從幣託匯回銀行的錢 – 你當初買這批幣的成本) + 其他收入 = 你當年度的所得總額。
這筆錢,你需要在每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的時候,把它列入「國內財產交易所得」這個項目裡。如果你對稅務不是很熟悉,或者金額比較大,建議找專業的會計師或稅務顧問諮詢,以免不小心觸犯稅法。
結語:出金不難,關鍵在於「細心」和「規劃」
總的來說,幣託的出入金流程其實不算複雜,而且相對安全,畢竟人家有那麼多用戶和嚴格的資安認證擺在那。但就像我們前面一再強調的,這個數位世界的交易充滿了「不可逆」的特性。
⚠️ 重要提醒:
- KYC是前提: 要出入金,KYC LV2是必要條件,別想著走捷徑。
- 額度要搞清: 搞清楚新台幣和虛擬貨幣的出金限額,避免白跑一趟。
- 手續費看仔細: 雖然新台幣出金手續費固定,但虛擬貨幣和交易手續費會依幣種、網路和你是掛單還是吃單而異,善用BITO幣能省錢。
- 「地址」和「網路」是生命線: 虛擬貨幣轉帳,地址和網路一旦錯了,神仙也難救,請務必再三確認!
- 時間要抓準: 知道新台幣出金的到帳時間,避免急用錢卻遲遲等不到。
- 稅務別逃避: 賺錢開心,但別忘了乖乖申報所得稅,當個好公民。
虛擬貨幣市場波動性大,投資本身就有風險,請務必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資金流動性狀況,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。出金只是投資流程的最後一哩路,走得穩當,才能確保你的財富真的落袋為安。下次小陳再問我,我就直接把這篇文丟給他,讓他自己看清楚明白!希望這篇白話文能幫助到所有想在幣託順利出金的朋友們!